跳转至

VCS模态仿真

模态仿真是进行模态分析的专用模块,可直接导入振动试验的测试数据,结合被测试件的几何模型,快速直观的给出模型在各个频率下的振动情况。该功能是结构特性分析的重要工具。

本说明针对模态仿真模块所涉及的函数导入、分析模型设置和模态仿真功能进行重点说明,以帮助测试人员快速了解使用方法。并分别针对正弦试验和随机试验分别说明数据的测试方法,使得测试人员可以在完成振动试验后,可以立即进行分析并获取结果。

另外,虽然三维建模和动画仿真是模态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测试过程中通常仅涉及到部分功能,本文将对所涉及的功能进行简要说明,其具体功能说明请查阅《LabGenius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操作手册》14.4几何建模和14.6振动仿真中的相关内容。

1. 振动测试

1.1 检查通道、目标谱和进度设置

模态仿真依赖于振动试验的测试数据,因此在试验开始前,需要先检查“通道参数”中各通道的具体设置情况,确保各测点的“类型”处于“控制”或“监测”状态。

输入通道设置-启用控制和监测通道

1.2 数据准备

1.2.1 正弦试验的数据准备

正弦试验的模态分析,以各通道的频谱作为输入,并自动计算各通道间的传递函数。在通道参数设置中被设置为“控制”或“监测”的各通道频谱会自动计算,无需进一步操作。

您可以将“信号”面板-“设备信号”-“数据_(f)”拖入自定义视窗,查看各通道的频谱。

选择输入f进行显示

各通道频谱

在确保通道设置、目标谱和试验进度等参数正确设置的情况下,您可以开始振动试验。

1.2.2 随机试验的数据准备

由于随机试验与正弦试验的原理不同,其频响函数无法直接从各通道的频谱函数计算得到,您需要明确指定要计算的频响,才能进一步导入用于模态分析。

在“函数”列表中(通常出现在界面右下角),鼠标右键点击“函数”,选择“函数属性”,弹出“函数管理”对话框。

随机中的函数管理

在“函数管理”对话框中勾选“传递函数”,在右侧的“信号选择”中,分别选择“激励信号”和“响应信号”后,点击“生成信号”,将响应的传递函数加入的计算列表中。其中激励信号可指定任意一个控制通道,但需要保持所有的传递函数的激励是同一个通道。

添加传递函数

注:传递函数与频响函数的实际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只是用在不同场景时的常用表述方式不同。

编辑完传递函数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函数”界面变为如下所示。

随机中的传递函数

您可将传递函数拖入自定义视图,在试验中实时显示各频响曲线。

随机中传递函数重叠显示

在确保通道设置、目标谱和试验进度等参数正确设置的情况下,可以开始振动试验。

2. 模态分析

试验完成后,可以立即开始模态分析。

在菜单中点击“设置”-“模态仿真”,打开模态仿真对话框。

打开模态仿真对话框

2.1 模态仿真对话框

打开模态仿真功能后,将显示“模态仿真”对话框。其中顶部为导航栏,分割线以下将显示不同的功能界面,默认显示的是“数据&模型”。点击顶部导航按钮,可以切换当前显示的功能页面,其分别对应以下功能:

  • 数据&模型:导入测试数据或三维模型
  • 频响函数:显示用于模态分析的频响函数曲线
  • 模态指示:计算频响函数的模态指示函数
  • 阶次&阻尼:进行模态分析,计算阶次频率和阻尼
  • 模型&仿真:显示三维建模和仿真界面,并关闭该对话框

模态仿真对话框

2.2 数据&模型

第一次使用该功能时,函数列表和模型预览应为空白,点击下方的“导入函数”,可以将当前试验中数据导入分析界面。由于正弦试验和随机试验的输入数据类型不同,所显示的函数列表也有所不同,下面将分别进行说明。

2.2.1 正弦试验的函数导入

正弦试验导入

函数列表中的各列含义如下:

  • 选择:函数的索引
  • 标题:被导入的函数名称
  • 测点:函数的测点编号
  • 方向:函数的振动方向
  • 激励:是否是激励信号

其中,“测点”和“方向”将关联被测模型上的对应测点,如果不指定测点或方向错误将导致仿真结果不正确;“激励”用于指定哪个信号是激励信号,必须指定一个激励信号,通常激励信号就是试验中的控制信号。

2.2.2 随机试验的函数导入

随机试验导入

函数列表中的各列含义如下:

  • 选择:函数的索引
  • 标题:被导入的函数名称
  • 响应测点:函数的响应测点编号
  • 响应方向:函数的响应测点振动方向
  • 激励测点:函数的激励测点编号
  • 激励方向:函数的激励测点振动方向

其中,“测点”和“方向”将关联被测模型上的对应测点,如果不指定测点或方向错误将导致仿真结果不正确;请将控制通道中的任意一个选择为激励测点和方向。

2.2.3 模型加载与保存

此处的模型指用于分析和仿真的几何模型,点击“加载/保存模型”-“加载...”,会弹出“文件打开”对话框,您可选择可用的模型并导入,导入的模型将显示在模型预览区域;选择“另存为...”可将当前使用的模型保存。

加载模型

注意:在初次使用时,可能没有可供加载的模型。

2.3 频响函数

在设置完导入数据的各测点和方向后,点击“数据&仿真”中“下一步”按钮,软件会根据情况计算出频响函数,并切换至“频响函数”界面。

注意:通过顶部导航“频响函数”切换,并不会重新计算或导入数据至该界面。

模态分析频响函数

此界面用于显示频响函数的重叠图,您可以双击界面,在属性对话框中设置显示的横纵轴范围等各项可视化参数,达到您想要的显示效果。

2.4 模态指示

点击顶部导航中“模态指示”按钮,将界面切换至“模态指示”界面。在此界面中点击“计算”按钮,计算模态指示函数,通过挑选函数“峰值”,粗略估计阶次频率。

模态指示

图中曲线为计算的模态指示函数,红色标记为粗略估计的阶次频率,通常为该曲线的峰值点;两侧的灰色区域代表用于阶次计算的频率范围;上下拖动“L1”可以自动拾取高于“L1”的峰值。

界面下方的选择框含义如下:

  • 峰值拾取:自动拾取峰值时的严格程度
  • 使用:用于计算模态指示函数使用的数据
  • 方法:模态指示函数的类型,对于单参考点模型,通常使用默认的模态峰值函数即可。

界面右上方为阶次估计的辅助工具,从左到右分别为:

  • 自动分段:自动在计算范围内将阶次分组,画出分段线
  • 手动添加分段:选中后在图上点击,可在该位置添加分段线
  • 删除分段:选中后,点击分段线可删除该分段线
  • 添加阶次:框选曲线,将范围内的峰值作为阶次添加
  • 删除阶次:框选峰值,删除选中的阶次
  • 平滑指示函数曲线:对曲线做平滑处理,当模态指示函数噪声大时可以优化结果

其中分段是指将分段内的阶次作为一组,在计算精确的阶次和阻尼时将分组计算,有时可以提高计算精度。

2.5 阶次&阻尼

点击顶部导航中“阶次&阻尼”按钮,将界面切换至“阶次&阻尼”界面。此界面用于计算精确的模态参数,包括阶次频率、阻尼比和各测点的模态振型。点击“计算”按钮进行计算。

界面默认显示的是阶次和阻尼列表,其中:

  • 粗糙固有频率:“模态指示”中估计的阶次频率
  • 固有频率:经过计算的精确阶次频率
  • 阻尼比:经过计算的精确阻尼

阶次估计

点击“模态振型”,可切换至“模态振型”列表,列表中显示的是各点相对与激励点,在各阶次频率上的幅值和相位。点击下方的“阶次&阻尼”可切换为“阶次&阻尼”列表。

模态振型

点击“设置”,可对模态分析参数进行微调,除非您熟悉模态分析的具体公式和含义,否则通常选择默认值即可。

点击“导出...”可将阶次、阻尼、振型信息导出到文件中。

3. 建模与仿真

打开建模与仿真界面有两种方式:

  • 模态仿真对话框——导航栏——模型&仿真
  • 模态仿真对话框——数据&模型——显示模型

3.1 三维建模

3.1.1 界面介绍

完成函数设置,点击“确定”按钮后,将显示模态仿真界面,默认情况下将显示“三维建模”功能:

几何建模界面

界面顶部为工具栏,提供各种编辑和视图操作按钮;左下为模型编辑区,用于显示和操作三位模型;右下为操作面板,用于显示当前操作属性、模型结构、测量坐标系等内容。

左上角的大图标为模式切换按钮,用于切换“三维建模”和“振动仿真”模式:

模式切换

3.1.2 创建点线模型

您初次使用时,可以使用“点”或“线”建立您的第一个模型,然后使用“分配测量坐标系”指定测点。

点、线和正视图命令

A. “点”的操作方法

点击“点”按钮,切换到点编辑,点击“正视图”,将编辑区切换到正视图,移动鼠标到编辑区,进入新建测点模式,此时点击鼠标左键即可以创建点;您也可以在“绘点”属性页中输入X,Y,Z坐标,再将鼠标移动至编辑区完成该点的输入,再到“绘点”属性页中编辑下一个点的位置,直至编辑完成。

B. “线”的操作方法

点击工具栏“线”按钮,切换到线编辑状态,点击“正视图”,将编辑区切换到正视图,然后用鼠标在编辑区域移动,点击鼠标左键确定线的端点。编辑过程中,可按住“CTRL”键,显示提示线。完成编辑后,点击鼠标右键,结束该命令。

绘制线

如果在编辑线之前,已经存在点模型,您可以鼠标右键点击点模型,以选中这些点,然后再点击“线”,此时新建的线将与之前的点处于同一个模型中,编辑时会自动捕捉点的位置。

C. 指定测点

鼠标右键点击选中该模型,选择“分配测量坐标系”按钮,然后依次点击各点,可以将该几何点变为测点,其右上角将显示该测点的编号。

指定测点命令

指定测点操作

编辑测点完成后可以在右侧“测点坐标系”中进一步修改。

测点列表

3.2 仿真动画

完成建模后,点击“模式切换”按钮,切换至动画仿真。

模式切换

3.2.1 界面简介

切换后,界面如图所示:

动画界面

其中顶部为工具栏,用于控制动画、视图和显示方式等;左下为三维显示区域,用于显示模型和动画;右下为参数编辑区,用于设置驱动数据和驱动方程等。

3.2.2 驱动数据

在右侧找到“驱动数据”,导入的数据将自动转换为频响函数,并显示在视图区,在视图上会显示一条单线光标,拖动该光标至感兴趣的频率,以设定振动频率。

驱动数据

3.3.3 驱动方程

在右侧找到“驱动方程”,点击“自动匹配”将自动匹配测点和方向,将几何点同导入的数据进行关联。

驱动方程

3.3.4 动画控制

点击工具栏,“播放”按钮,可以查看模型在该频率上的振动情况。

播放控制工具栏

该工具栏从左到右的功能分别为:

  • 开始播放
  • 暂停播放
  • 停止播放
  • 回到开头
  • 上一帧
  • 下一帧
  • 减慢播放速度
  • 加快播放速度
  • 减少振动幅度
  • 增加振动幅度
  • 减少影响范围
  • 增加影响范围

在调整好振动幅度、范围和速度后可观察振动动画:

显示仿真动画

4. 常见问题

A. 如何打开“模态仿真”对话框?

菜单“设置”-“模态仿真”,打开模态仿真对话框。

B. “模态仿真”模型显示界面不小心关闭了,如何打开?

打开“模态仿真”对话框,点击“显示模型”按钮。

C. 动画仿真过程中,没有测试的点跟随测点动了起来,如何让它不要动?

在工具栏的“控制”一行中,点击“缩小影响范围”按钮,减小测点的影响范围即可。相反如何影响范围过小,可以点击“扩大影响范围”进行调整。

D. 想建立精确测量的模型,怎么办?

点击“点”按钮,先建立点模型,每个点的位置可以输入其精确的坐标,最后再用线或者三角形面片连接起来。

E. 点击“播放”按钮后,模型不动,怎么办?

  1. 检查“驱动方程”中是否为测点指定了驱动方程
  2. “驱动数据”中拖动光标位置,查看是否有变化

F. 线框模型,为什么在“播放”时线都不显示了?

检查工具栏上是否勾选了“骨架”,如果未勾选,请勾选。

G. 想完成模态仿真,能不能简要描述一下整个流程?

正弦试验

  1. 检查通道、目标谱、进度表设置
  2. 开始并完成测试
  3. 打开“模态仿真”对话框
  4. 导入数据,设置测点、方向和激励,点击“下一步”计算频响函数
  5. 查看频响函数
  6. 计算模态指示函数,挑选阶次
  7. 计算阶次和阻尼
  8. 编辑三维模型
  9. 编辑测点
  10. 确定驱动方程
  11. 选择仿真频率
  12. 开始仿真动画

随机试验

  1. 检查通道、目标谱、进度表设置
  2. “函数”中选中“传递函数”,添加需计算的传递函数
  3. 开始并完成测试
  4. 打开“模态仿真”对话框
  5. 导入数据,设置激励和响应的测点和方向,点击“下一步”
  6. 查看频响函数
  7. 计算模态指示函数,挑选阶次
  8. 计算阶次和阻尼
  9. 编辑三维模型
  10. 编辑测点
  11. 确定驱动方程
  12. 选择仿真频率
  13. 开始仿真动画

H.振动试验中选择了多个控制的情况下,模态分析时如何指定激励?

不管振动试验中选择了几个控制,在模态分析时请指定控制通道中的其中一个作为激励,无论选择哪个,不会影响模态分析结果。

5. 相关视频

输入坐标方式绘点

点基础上绘制直线

正弦模态测试

随机模态测试

振动试验中的模态分析与仿真